方寸屏幕“掌控”万亩良田
清晨,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一处茶园里,社区工作人员小李点开了手机里的“智慧农安”App,GPS定位系统自动落点,经过采芽、拍照等一系列流程,实时生成“电子封条”,样品从田间到实验室全程可追踪。这是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寻常的一幕场景。
清晨,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一处茶园里,社区工作人员小李点开了手机里的“智慧农安”App,GPS定位系统自动落点,经过采芽、拍照等一系列流程,实时生成“电子封条”,样品从田间到实验室全程可追踪。这是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寻常的一幕场景。
6月10日,走进位于珙县珙泉镇中心村5组的生态肉兔养殖基地,远远就看到整整齐齐摆放的兔笼,一只只肥壮的肉兔不停耸动着耳朵和鼻子,分外灵动。这里便是“新农人”傅均的一个创业基地。
“家养三只兔,不愁油盐醋;家养十只兔,不愁棉和布;家养百只兔,走上致富路。”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,伴随着家住兰考县闫楼乡徐女士的创业历程,正逐步从美好的愿景转变为生动的现实,彰显着乡村产业蕴藏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能。
社区集体经济30亩葡萄基地内,一串串青果已初具雏形。社区党总支书记梁益敏手持修枝剪,正带着村民为葡萄疏果定型。“枝条间距要留足,通风好了,品质才能上去!”她一边示范一边解释。